城市污泥如何脱水常见方法及影响因素
2021-05-24 04:25:49| 来源:| 编辑:| 点击:3次
城市污泥如何脱水?常见方法及影响因素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污泥作为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其产量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在各种污泥处置技术中,污泥的脱水干化工作就要更加有效率,而且还不能产生二次污染等情况,那在资源化利用技术中,城市污泥如何脱水呢?下面佐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城市污泥脱水干化方法及影响其脱水的因素,以供大家参考。 一、常见城市污泥脱水方法 1、自然干化法 传统的污泥脱水方式是自然干化,主要方法有污泥池法、沙地干化床和冷冻脱水等。虽然自然干化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其也具有时耗长、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脱水不彻底等缺点。自然干化通常需要4到5周的时间,头一周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60%左右,4到5周后污泥的含水率通常低于10%,但为了保证脱水效果,这种方法只能在气候干燥的地区使用。 2、生物干化法 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和降低成本,很多技术都是建立在微生物的基础上。污泥生物干化法是快速散发污泥中的水分降低其含水率,并使物料保持较高的热值,便于焚烧或作为肥料等后续再利用的方法,该方法虽未能推广运用,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运用前景。 3、机械脱水法 机械脱水是污泥常见的脱水方法,常见的脱水机有离心分离机、压滤、机真空过滤机等。主要是依靠过滤介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污泥泥水强制分离。但是,直接通过机械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并不能有效的降低。与现普遍使用的带式脱水机和离心脱水机相比,高压双膜片污泥压滤机的脱水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低至45%。 4、酸处理方法 酸处理污泥的作用机理是在酸性条件下,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受到破坏水解,改变污泥的水分分布,使部分间隙水从污泥絮体或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达到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 5、氧化法 氧化法是利用强氧化性的药剂,破坏污泥颗粒中的细胞组织及胶体结构,释放内部结合水,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6、冷冻冻融技术 冷冻冻融技术是通过有效地压缩污泥絮体结构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中的水分子在冷冻时会形成不规则的冰针,这些冰针不断凝结污泥絮体中的自由水,絮体网状结构被破坏,释放大部分的间隙水。 7、污泥调理技术 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污泥脱水方法是调理剂与机械脱水相结合的工艺。调理剂分为化学调理剂和生物调理剂两大类,化学调理剂又分为助凝剂和絮凝剂。目前在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广泛的是无机絮凝剂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是一种电解质化合物,主要有铁系和铝系两类。虽然无机絮凝剂廉价易得,但是用量大,处理效果不理想。所以近些年渐渐的开始被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替代。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但是还处于研究阶段。 二、影响城市污泥脱水干化的因素 1、胞外聚合物 胞外聚合物(EPS)是一种高分子有机聚合体,主要聚集在污泥胶体微生物细胞外,一般认为EPS占活性污泥总有机质的50%到90%。由于存在亲水性官能团(如羟基)和具有复杂网状结构的菌胶团,EPS可改变污泥颗粒的表面特性,增加其亲水性和黏度。 2、粒径分布 在污泥中,细小污泥颗粒所占比例越大,污泥的脱水性能就越差。因为越是细小的污泥其水合程度越高,从而影响污泥的脱水性能。众多的研究表明污泥脱水的关键在于释放内部结合水,仅仅去除毛细结合水和表面吸附水远远不能达到污泥脱水的目的。
3、Zeta电位 污泥颗粒具有双电层结构,由带负电的微生物菌胶团粒子组成。Zeta电位的高低对污泥胶体颗粒的凝聚和沉降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进而影响污泥的脱水性能。一般来说Zeta电位在-5至0 mV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混凝效果。研究发现pH值与介质性质也会影响Zeta电位。 4、污泥黏度 污泥为非牛顿流体,具有粘度和弹性两种特性,因此黏度是评价污泥流变特性、化学调理效率和脱水性能的重要参数。研究发现污泥的粘度受LB-EPS(疏松型胞外聚合物)的影响明显,并且污泥的粘度越大脱水性能越差。同时污泥黏度和滤饼含水率呈正相关性(R=0.84),但滤饼含水率随黏度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污泥的脱水适宜黏度为20至25 mPa?s。 关于城市污泥如何脱水,以上就是佐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方法及影响因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污泥越来越多的主要方式,而且通过对污泥的脱水干化,能实现更多的污泥处置资源化利用技术,比如污泥制陶粒技术,就需要将污泥中的含水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才行。泉州市佐世智能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固废处理环保处置资源化再利用技术设计、研发、制造的综合技术性企业,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主要以脱水干化后制陶粒为主,设计的污泥制陶粒生产线已经输出到了多个省市地区并投入使用,如有需要可以在我们的网站留言,或者拨打客服电话进行详细咨询。